《你不只是媽媽,也是你自己》|本書大綱
剛拿到這本書時,會覺得比一般的書小一點點,但仔細想想,或許是為了讓辛苦的媽媽們能更方便隨身攜帶閱讀。在這本書中,作者也看清了想期待周圍人給媽媽多點支持及安慰,有時真的不一定會有,因此媽媽需要培養出能「自我修復」的能力。作者從自身及臨床經驗中所看到的媽媽們在身體及心靈方面遭遇的疲累,以實際及科學專業角度分析原因,並協助你如何面對處理。
《你不只是媽媽,也是你自己》|重點分享
在《你不只是媽媽,也是你自己》這本書中,分享幾個自己特別有印象的部份。
1、周圍人認爲照顧孩子本來就是件苦差事,自己要學著克服,這等同於漠不關心。當媽媽後,勞動活常在女人身上,其實丈夫需要幫助另一半保有一些個人時間。
2、此外,對育兒感到吃力,除了育兒很難有休息時間,而且社會隱約有點看不起體力活,但其實這些社會或人生各式的體力活,是撐起我們生活的勞動,育兒的價值應該被尊敬。
3、產後憂鬱主因是荷爾蒙。生產後,對正面情緒影響很大的雌激素會減少很多,因此其實幾乎每位產婦或多或少都會有點產後憂鬱。而比較嚴重的「產後憂鬱症」,約有百分之十到二十的比例。
4、產後女性會擔心因自己不夠好而不被愛,家人支持很重要,要讓女性覺得我依然被愛著。
5、痛苦可以說出口,可用紙筆寫日記抒發,或深呼吸、與人對話等。
6、即使覺得自己沒有母愛,但「想法」的母愛也很足夠。「想法」的母愛是指作為大人,用尊重生命的心態,下定決心守護脆弱孩子的心意。這樣的母愛比起無法控制自身情感的母愛更成熟穩重。
7、運動能減少皮質醇這種壓力荷爾蒙,並分泌對憂鬱症有益的血清素及多巴胺,讓人有愉快心情,因此有機會可運動,或多跟孩子一起活動,親近大自然、公園散散步這些也是可以。
8、有了孩子,可能過去要好的朋友無法常見面,或話題有差。但其實只要跟「現階段」和你關係最好的人保持良好關係也可以,如同樣身為媽媽的鄰居。雖無法常與好友見面,但心裡想起他們,為他們祈求平安順遂,也是一種情感連結。
9、不管在什麼樣的情況下,都不要讓靈性失去它固有的氣質。再怎麼樣,都要守護這樣的自尊,生活待我們越是刻薄越要如此。
《你不只是媽媽,也是你自己》|讀後心得
我很認同書裡所提到的想法,其實我自己也是實行「先有快樂的媽媽,才有快樂的小孩」的作法,一周煮個兩、三次飯,不每天煮飯逼死自己。小孩上學就吃學校營養午餐吧!我沒力氣早上煮飯給你送到學校去。心情鬱悶時會看電視追追劇轉換一下心情,把自己心情先放到劇中情節,看滿足了再跳回現實世界,用這樣的小確幸給自己充電。
長輩的期待,我覺得能做到、能接受的就做,做不到的就喔喔帶過,或就態度良好的說無法做到的原因,或是想點委婉的替代方案,盡量避免衝突的帶過。
育兒旅程是個可怕的車輪戰,要求太完美會讓自己和孩子都無法喘息,鬆弛有度才不會斷弦。基本的大致有顧到,其餘以自己能力可及再增添即可。
社會的制度及文化的確需要多給母親一點安慰,可惜目前更多的是要求,雖然比過去時代好一些,但傳統對媽媽的苛求還是存在,因此現在的媽媽們仍需鍛鍊一些自我修復的能力,這也是本書中感到無奈的地方。
不過總是比過去時代好了,相信隨著時代的推移,媽媽們所面對的社會文化環境應該能越來越好,我們正面的來看,並一起在這當中互相幫助,讓時代能變得更好吧!未來的時代就是現在的我們一點一滴累積所創造出來的樣子。
《你不只是媽媽,也是你自己》|書籍資訊
延伸閱讀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