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爸習慣在度過一天生活後,計算這一天的歷程、得失。(PS:如果一天工作結束和回家照顧小孩後還有一點點心力,就會在晚上睡前進行。若是太累就會在隔天早上盥洗後進行。)
在這樣自我省察的過程中,最常遭遇到的問題就是無法改變自己生活的無力和匱乏感。
總是感覺做了很多努力,卻沒有看見成果!
後來他律定了一個簡易的原則,試著去實踐,覺得效果挺不錯的,在此分享給大家。
生活原則-「就地取材,發揮巧思,化腐朽為神奇!」
在文青爸一天生活所及的環境中,並非什麼物品都具備,以在地一天生活伸手可以觸及的材料來著手。環境是材料,物品是材料,身體力行也是材料,內心想法也是材料。
巧妙發揮思緒,加工製作手邊的材料,也許是裝飾品或是半成品也沒關係,暫時找不到實用價值也沒關係。
不求巧奪天工,而是先搓揉生活的手感,達到以簡馭繁的程度。
展開一天生活的圖譜,開始發現清晨一線陽光中的粒粒塵埃、空氣流動帶來的濕潤感及鳥鳴聲,已經逐漸構成作品輪廓,這藝術的饗宴是佳作、傑作或神作,化腐朽為神奇,由我來創作!
材料若不使用,最後仍然會是一疊紙、一枝筆、一個空白檔案。
腐朽的是材料,神奇的是作品。
當你把材料化零為整,變成作品,
注入神韻後,完成後,即使材料腐朽,神形已具備,
至少對自己而言,可以說是開始創造了一天的作品,具備了一點點的價值!
用流行的方式說,這也稱得上是「微創造」、「微價值」了吧!
沒有留言:
發佈留言